高雄市智慧管網監測再生水計畫-水利局
一、再生水簡介
因應缺水危機,高雄市政府持續開發多元水資源,超前佈署且積極與中央合作開發再生水、地下水及伏流水等新興水源,再生水是將民生污水處理廠放流水回收再利用產製,供給產業用水使用,已於南高雄完成全國第一及第二座的「鳳山」與「臨海」再生水廠,目前每日供水8.3萬噸給臨海工業區使用,臨海廠並保留擴廠空間;為因應近年產業發展高科技產業進駐北高雄,更加緊推動「橋頭」及「楠梓」兩座再生水廠供應楠梓產業園區等使用。橋頭再生水廠已於111年簽約,目前興建中,預計於115年起營運供水,總計可供應3.5萬噸再生水,而楠梓再生水廠已於112年底簽約,目前興建中,預計於117年底開始供水,總計可供水7萬噸(保留擴增0.5萬噸空間)。高雄市4座再生水廠未來總計可供應每日22萬噸再生水廠,可確保產業所需水源供應無虞,且無須與民爭用自來水。

二、智慧管網監測再生水
鳳山再生水廠自啟用以來飽受有機溶劑、廢油等污染之苦,部分污水下水道發現遭不肖業者大量排入有機溶劑、廢油污染等有害物質,造成廠區內AO生物處理系統無法運作,嚴重影響供應再生水的供應穩定性。
透過污水下水道系統增置5組連續式線上自動水質監測設施,即時掌握上、中、下游的水質與污染濃度等資訊;此外,在出現嚴重或可能遭偷倒熱區,裝設了25組具有車牌辨識系統CCTV攝影機以及50組智慧型人孔蓋傳感器等設備,透過物聯網科技傳輸即時監控,嚴防不肖業者違規排放行為,達到早期預警及提升緊急應變能力。
自111年8月份完工啟用至今,各處水質設備(含導電度、總有機碳分析儀及異丁烷分析儀)皆在正常數值範圍內無特殊異常情事,且比較裝設前後相關異常事件發生頻率已明顯減少許多,依啟用後監測資料顯示,下水道偶有零星偏高數值出現,但因濃度不高、且無大規模異常,相關變化大致可控制在廠內生物系統處理範圍內,顯示本計畫投入後,確實可有效掌握下水道重要節點水質狀況,並且透過積極宣傳以及聯手環保局、警察局建立橫向通報機制,進一步達嚇阻偷排之不法事件,確保珍貴的再生水供應,成功邁向轄區水資源管理數位轉型的目標。

三、擴增AR
再生水廠的各種程序管線有別於傳統一般的污水廠,配置在廠房內的系統管線複雜程度不亞於科技廠房,因此在設計階段就非常的需要儘早解決各類專業管線的協調整合問題,目前國內許多的大型專案也都有BIM應用經驗,營建產業在加入BIM的流程後都使得工程有非常亮麗的成果表現,也證明BIM這項技術是可以適用在營建工程的各個階段裡。
BIM技術已於臨海再生水廠的建設亦投入使用,因此橋頭再生水廠的興建在規劃初期就已先考量到既有廠區與新建廠區之間的界面協調問題,因此在基本設計階段就將既有廠區的各個污水單元也納入BIM模型的建置範圍,讓設計階段全廠區的BIM模型更加地完整化,同時也利用數位化的BIM技術讓新建工程項目在電腦中就先行模擬並且進行各類系統管線的碰撞檢核,讓設計階段就可以及早解決系統間可能產生的問題,本次橋頭水務更融BIM/AR兩項技術,運用這項創新AR技術將BIM 3D模型以真實尺度投射至實體場域中,使得施工場域可以有擴增實境虚實的疊合效果,讓施工團隊可以更直觀地進行施工查驗及品質檢核的作業。

▲資料及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水利局